微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 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为贯彻落实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 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科研平台优势,凝聚国内外创新力量推动微生物学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和突破,微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现启动2025 年度开放课题申报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一、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设,以国家需求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科研模式,主要布局了三个研究方向:微生物多样性与资源智能挖掘、微生物催化元件设计与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微生物细胞设计与微生物组工程。
二、资助方向
2025年度拟设立开放课题5–6项,每项资助5万元,执行期为1年。重点支持以下研究领域:
- 特殊环境新生命形式与罕见演化类群
- 微生物新生命元件的发现设计与应用
- 微生物复杂互作
- 微生物数据指导人工智能应用
- 微生物应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申请)
三、申报条件
- 课题研究需符合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 申请人须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且非本实验室人员。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及企业研发骨干申请;
- 须与本实验室固定人员联合申报,未列出合作者视为无效申请,申请须体现科研合作关系。
四、申请程序
申请人须填写《开放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盖盖章后,于2025年10月15日17:00前,将电子版(word)发送至指定邮箱,申请书和邮件主题请以“开放课题申请-姓名-申请人单位”命名;纸质版(一式两份,签章齐全)邮寄或经由联合申报的本实验室人员提交至联系人。实验室将组织评审,择优立项。结果拟于2025年10月底前通知申请人。未获立项的材料不予退回。
五、课题管理
- 经费限在本实验室内使用,不外拨。主要用于科研业务、小型仪器设备、差旅,及劳务等直接经费支出。
- 课题负责人须提交年度工作进展报告。课题结束后应在两个月内提交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将作为课题申请人后续申请实验室资助的重要参考。
- 开放课题研究人员可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使用本实验室公用仪器。实验室资助经费购置的小型仪器设备等归实验室所有。
- 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权归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和本实验室共有。由本室提供经费的开放课题,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时应标注本室为完成单位之一,并标注 “微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资助”(实验室英文名称为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Innovative Utilization”);自筹经费来室工作的课题,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时应标注本室为完成单位之一。对于获奖、申请专利或进行技术转让的研究成果,处理原则同上。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齐莎
联系电话:010--64807515
电子邮箱:qis@im.ac.cn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