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近期要闻

微生万物,科创未来:微生物所双会场助阵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03 文章来源:

11月1日,秋阳正好,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北京主场在国家植物园南园启幕,作为主场活动参与单位之一,微生物所积极助力部分科普环节落地。与此同时,研究所本部同步开启“‘微’生万物,‘科’创未来”科学节开放日活动,践行“让微生物学走出实验室、融入生活,点燃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探索热情”理念,全方位展现科研特色,让公众沉浸式体验微生物学的温度与魅力。

在科学节主场的“嗨剧场”,微生物研究所叶健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柑橘保卫战”的主题演讲,深入浅出讲述了团队针对柑橘“绝症”黄龙病展开的科研攻坚故事,将专业的微生物研究与大众熟悉的柑橘产业相结合,激发了现场公众的学习和互动热情。

微生物所在主场“创工坊”开展的“‘蘑”力全开,探秘大型真菌”主题活动让真菌知识从书本走进生活。毒蘑菇科普区,工作人员摒弃刻板说教,用毒菌识别图谱,把如何避开毒蘑菇陷阱的知识变成趣味挑战;身边的食用菌区展示了超市里和餐桌上的二十余种菌类,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了解。涂色区与印章区寓教于乐,孩子们拿着科研人员手绘的真菌线稿涂色,在斑斓色彩中记住蘑菇形态特征;家长与孩子携手印制蘑菇图章,把科普知识变成可带走的纪念卡。

微生物研究所本部的主题科普活动则更以浓厚的科研底蕴彰显特色。所史与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让观众深入了解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奋斗故事;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作为我国重要的菌物资源保藏与研究平台,其“真菌与人类”科普展区直观展现了菌物世界的多样与神奇及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联,一如既往成为热闹非凡的参观地;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与管理中心(CGMCC)作为国家级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核心机构,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菌种低温保藏等真实场景,同时结合图文展板系统讲解了我国工业发酵菌种等重要菌种资源的开发历程与应用成果,让观众们清晰感知到微生物资源在推动工农业升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价值。

互动展览区里,各展位凭借浓郁的科研底蕴与趣味体验吸引着好奇的观众。微观探秘展位前排起长队,观众们透过镜头窥探微生物的隐秘宇宙;旁边的科普背板梳理了显微镜从雏形到现代精密仪器的发展脉络,较全面地展示了微生物学重大突破事件,让直观观察与知识溯源形成完美呼应,大幅提升了体验深度。工业微生物系列展区前,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动手参与色素提取等多个小实验,观察各种有趣的科学现象,不仅呼应了研究所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更生动解答了“食品色素有害吗”等民生疑问。传染病科普展通过立体模型、互动教具与图文展板的组合呈现,向大众传递科学防控知识与公共卫生理念。农业微生物展区,用沙盘模型还原甘蔗育种田间场景、展示技术原理,用实物样本搭配电子触摸屏的互动查询功能,全方位讲述微生物所在甘蔗提质、柑橘病害防治中的科研突破,让观众深刻领会到微生物研究让生活更美好。

本次科学节,微生物所采用“参与主场+自主办展”的模式,既助力南园活动丰富性,更通过本部活动展现专业特色。这背后始终承载着研究所不变的科普初心与使命——让原本藏于实验室的微生物知识走出试管、走进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消解专业壁垒,用动手实践的体验点燃探索热情,更以科研成果的科普转化,让公众真切感知微生物研究对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的重要价值。微生物所将持续以科普为桥,拉近科研与大众的距离,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