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进展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王奇慧团队在猴痘病毒治疗性抗体研究中再取进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3 文章来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王奇慧研究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薛婧研究团队合作,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 发表题为 “Anti-M1R/B6R antibody characterization and bispecific design for enhanced orthopoxvirus protec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解析了猴痘病毒(MPXV)关键免疫原 M1R 与 B6R所诱导抗体的分子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双特异性抗体。动物模型实验显示,该抗体表现出显著的保护效果,为治疗猴痘及其他正痘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候选策略。

近年来,全球多地暴发猴痘疫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挑战。目前,虽然已有疫苗获批用于猴痘预防,但其保护效力仍显不足;临床上使用的小分子药物如特考韦瑞(Tecovirimat)也面临疗效有限的问题。因此,研发安全高效的抗体类治疗策略已成为当前应对猴痘疫情的迫切需求。

病毒表面抗原是中和抗体研究的重要靶点。MPXV具有两种感染性颗粒,即胞内成熟型(IMV)和胞外囊膜型(EEV),二者表面具有多种不同抗原分子。其中,IMV表面的M1R、A29L、H3L、E8L蛋白EEV表面的B6R、A35R蛋白已被证实为猴痘病毒的关键免疫原。在前期研究中,研究团队从天花疫苗接种者体内鉴定出两株靶向EEV表面抗原B6R的单克隆抗体,其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效果,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

本研究中,研究团队进一步系统探究了IMV表面抗原M1R和EEV表面抗原B6R所诱发抗体的免疫学特征。通过采用抗原mRNA疫苗免疫小鼠,并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团队成功筛选大量针对 M1R 与 B6R 的单克隆抗体,并绘制了详细的表位和功能图谱。多株抗体展现出高效中和活性,并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验证了保护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M1R和B6R抗体鸡尾酒疗法能够显著增强抗病毒效果,而设计的 M1R/B6R 双特异性抗体(采用 VH-CH1 转换区插入形式构建)在小鼠模型中表现出优于鸡尾酒疗法的保护效能。

图1. 靶向猴痘病毒 M1R/B6R 中和抗体的发现及设计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赵润初、助理研究员仵丽丽、微生物所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张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建荣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微生物研究所王奇慧研究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薛婧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4321-025-0029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