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聘 > 博士后招聘

微生物所农业微生物组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丁美琪研究团组招聘启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14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im.cas.cn)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成立于1958年12月3日,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国立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之一。研究所坚持“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的战略定位。以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微生物资源、微生物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设有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室、真菌学与创新技术研究室、农业微生物组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室、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和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研究室。另设有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菌物标本馆等基础设施平台。位于中国科学院奥运村园区,毗邻国家5A级森林公园。

农业微生物组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丁美琪研究团组将聚焦智能数据功能分析挖掘微生物大数据库中潜在的功能性光受体蛋白,通过对光受体进行改造开创新型光遗传学工具。利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病原菌与植物互作时的生理响应,进一步利用光遗传学技术结合电生理技术、荧光探针成像技术、组学等研究手法探索植物免疫应答分子机理、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Plants,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

现因工作需要,拟招聘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2名。

一、岗位名称: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2名

二、研究方向

1. 光遗传学工具开发:从微生物数据库中挖掘功能性光受体蛋白,构建通用型以及功能定制化的光遗传学工具

2. 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解析植物免疫信号网络调控。结合光遗传学生物技术编码特异性钙信号、pH以及ROS等研究植物抗病机理并改造植物抗性。

三、任职条件

1、具有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所学学科专业不在选定的参考目录中,但与岗位所要求的学科专业类同的招聘人员,可以主动联系招聘单位确认报名资格;

2、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

3、在本专业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SCI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4、研究方向一:熟练掌握Python编程,具有生物信息学背景,熟悉生物序列分析、多组学数据分析等

研究方向二:具有微生物与植物互作背景优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备总结科研工作并撰写论文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6、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全职在站工作。

四、岗位待遇

1、工资及福利待遇:根据个人能力和具体情况,采用一事一议的形式。具体可参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国家有关规定:

https://www.im.cas.cn/zp2018/bshzp/202306/t20230621_6784347.html。

2、科研支持:鼓励优秀博士毕业生或满足申报条件的新近入站人员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计划等;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间申报各项人才计划和科研基金资助,符合条件者推荐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及研究所自设科研项目等;

3、职称职务:博士后在站期间参照助理研究员二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管理,符合研究所当年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的,可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出站的优秀博士后优先留所工作,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具有事业编制身份,缴纳五险两金、享受社会保障医疗及补充医疗待遇;

4、生活保障:享受全国博管会关于出站博士后户口迁移及家属户口随迁等政策;按国家及中国科学院3H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协助办理子女进入研究所集体户口所在行政区划内相应学校。

五、应聘方式

1、自发布招聘通知之日起至招满为止,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应聘申请表》和个人简历以附件方式发送至dingmq@im.ac.cn,邮件主题注明“应聘丁美琪组博士后岗位”,附件形式的《应聘申请表》命名为“姓名+学历+现单位/学校”;

2、初选合格者电话或E-mail通知本人参加面试答辩;

3、参加面试者需提供:1)学历、学位证书及复印件;2)已发表论文复印件;3)专家推荐信及其他可证明本人能力及水平的相关资料;4)研究兴趣及工作设想;

4、通过面试者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者将被录用。